社會上向來對「好」都有一個標準定義,凡是不符合這個標準的若不是「懶」,就是「蠢」,或者是「曳」,這標準裡其中一個定義是「讀書成績好」。
筆者幸運(其實也是不幸),自幼給人一種天生聰明的感覺,可讀書永遠是名列包尾那批,這就更加罪大惡極了,白白浪費了老天爺賞賜的優秀條件,所以也一直在批評聲中長大。
沒有人想要當壞人的,筆者也跟很多人一樣,每到新一年、新學期都安排了很多計劃,想要發奮圖強,無奈執行力太弱,往往都過不了一個月就放棄。記得中三那年考試,我很努力地把教科書攤開來,也盡量克制自己坐在書桌旁盯著書本,竟然成功了!我就這樣坐了五個小時,望著書中的字,它認得我,我也認得它,但是五個小時以後,腦袋卻是一片空白,它仍然不理解我,我也仍然不理解它。
我發現自己的專注力只有一小時,一小時以後怎樣看也記不住的。就是這一次,我體會到想要成績好,聰明沒什麼用,毅力好像比較重要,但這一直是我缺乏的特質,因為我是一隻雙子座的馬騮。
接受了自己不優秀之後,更加可以肆無忌憚地隨著性子而行。前陣子研究數字運程,其中一組是「容易做錯決定,但有時明知是錯也會繼續」當時有點訝然,為什麼明知是錯也繼續呢?後來發現自己其實也有這樣的性格,當別人好心給予忠告時,我會覺得那只是你的經歷,不等於我的,當我玩夠錯夠以後,就自然懂得收手。
S.H.E.有一首歌「我愛煩惱」,寫的完全是我的心聲︰
🎶小說不用描寫孤獨情調
我要親自擁抱
講什麼苦戀是庸人自擾
捱到我難熬 我會開竅
我想大大方方嚐嚐淚水有何味道
想知道得不到有什麼大不了
把開心傷心難過快樂來個對照
感受我的煩惱
再享受我的煩惱 忘了煩惱🎶
煩惱能享受嗎?真的可以呢!筆者近年無端端養成了觀察的習慣,觀察自己有了一種感受/欲望,觀察自己按捺的狀態,觀察自己按不了被驅使行動的狀態,觀察自己完成事情的狀態,觀察自己未能完成而放棄事情的狀態……有一刻我發現,如果真的事事順意的話,其實挺悶的,阻難能帶來一點意外,有點新鮮刺激感;又有一刻發現,難過都是一件挺不錯的事,這樣人生才有點高低起伏,跌宕迴腸,好像才有點意思;再有一刻發現,有些感受,過了就再也找不回來,例如迷惘、悲痛、想念等,當然也包括煩惱,所以只能趁還有這些感覺時,好好地,仔細地享受。不過其實,當你能享受煩惱的時候,也就沒有煩惱了。
_
Comments